□王則楚
  越秀公園門前積水,東濠涌又一次水漫,環市路淘金隧道水浸,童心路橋底等處也出現水浸……前幾天的一場大雨,再次檢驗並拷問了羊城治水。
  日前廣州召開高規格的生態水城建設動員大會,被認為是亞運後廣州啟動新一輪治水的開始。廣州市委、市政府制定了《廣州市生態水城建設規劃(2014-2020年)》及《廣州市生態水城建設實施方案(2014-2016年)》,明確了未來6年的治水任務,並與2008年一樣,市政府與12個區市和水投集團簽訂“責任狀”,拉開了啟動治水的大幕。
  然而,對這一輪的治水,市民並沒有多少信心。因為,前幾天的暴雨對上一輪治水功效的拷問結果,給大家的印象是治與不治沒有多大差別。暴雨後被反映有短時水浸的火車站、環市路淘金隧道,都曾列入了2009至2010年的治理名單中。遭遇涌水漫堤的東濠涌,更是近年來屢次治理的明星工程。結果,在暴雨面前,多好的規劃,多好的方案,實施之後,除了說花了幾百個億之外,水浸還是依然如故,水臭依然如故,水臟依然如故,一句“雨來得突然,短時強度大”就可以推搪得一干二凈。一句“你自己也應該有過經歷”簡直就是“你懂的啦”的翻版,這怎麼能讓人對下一輪的治水有信心呢?
  沒有對第一輪治水的總結,沒有對第一輪治水的問責,沒有對第一輪治水的獎罰分明,就不可能有一個全面的反思,也就不可能有一個系統的優化改進,就還是頭疼醫頭,腳痛醫腳,不會有治水的根本好轉,搞不好又來一個東邊好了,西邊又澇。就像和麵一樣,水多了加面,面多了加水,最後是一堆糊塗賬。
  正如廣州地理所研究員李平日所指出的,廣州開會公佈的生態水城建設計劃,很全面,但最大的問題仍然是,沒有對過去治水經驗的反思和總結。“說得難聽點,這是他們閉門造車,之前我們提過很多次,希望總結過去的經驗教訓,看來並沒有觸動他們的神經。”
  他認為,日前透露的治水思路缺乏系統的“頂層設計”,“全是具體事務的羅列,沒有從全局角度講要怎麼治”。也缺乏前瞻性和國際眼光,甚至沒有提到“有國外刊物說廣州的水災風險在全球100多個沿海城市中是最高的”這件事。這些意見是值得重視的。
  治水要經得起暴雨的拷問,要經得起千百年的時間拷問,要經得起老百姓的問責。我們必須對各級“河長”提出這樣的要求。(作者是廣東省政府參事)
  王則楚  (原標題:治水要經得起暴雨的拷問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y09cyumk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